為確保問政效果,曾進行過一次演練
  華商報:廣場問政是商南縣首創嗎?
  陸邦柱:“廣場問政”是我們貫徹十八大精神、堅持群眾路線教育、開門納諫的探索,是總結前期電視問政、電話問政、網絡問政等提出的新形式,得到了中省市的高度關註和認可,老百姓反映也不錯。
  華商報:廣場問政的設想是怎樣產生的?從設想到付諸實施,用了多長時間?
  陸邦柱:近年來,我們的幹部隊伍出現了一些新情況。尤其是2013年,我縣先後發生一批突發事件,媒體曝光多、百姓上訪多、網上舉報多、紀委來信多,給商南發展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和壓力。反思這些問題,究其根源,都是乾群之間缺乏溝通,幹部與群眾之間有一堵無形之牆。
  我們想給群眾找一個反映情緒、表達訴求的渠道,搭建一個表達意願的平臺,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。
  從最初設想到付諸實踐用了一個多月,期間為了確保問政效果、防止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,我們還在縣人民會堂進行了一次演練,效果很好。
  幹部被問政後,精神狀態明顯提振
  華商報:廣場問政期間發現了些什麼問題?
  陸邦柱:問政現場,群眾可隨意提問,也可撥打熱線電話、傳遞紙條。對回答的問題不滿意,可以連續追問,直至滿意為止。例如“城區七條小河污水橫流為什麼不治理”,“工業園區徵占農民土地何時補償到位”,“街上機動車輛橫行,交警隊是怎麼管的”等提問,直接而尖銳,我們上下都很受震動。
  問題歸納起來,主要體現在官僚主義、責任缺失、效能低下三個方面,集中反映了部分幹部作風不實、辦事拖拉、行政不作為及部分窗口部門“門難進、臉難看、事難辦”等問題。
  華商報:廣場問政已經舉行了6次,效果怎樣?
  陸邦柱:提振了幹部精神狀態。一些部門負責人說:“群眾提問答不上來,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,尷尬終生難忘。”幹部工作更積極,主動作為、主動擔當。
  當然,我們的廣場問政還存在一些不足,在組織實施、問責問效辦法的健全等方面,還要進一步完善。
  6次問政處理9人,多了還是少了?
  華商報:6次廣場問政,你參加了幾次?書記在場,被提問官員會不會更加緊張?
  陸邦柱:我每次都參加。應該說,我在不在場他們都十分緊張。一些幹部一上臺就兩腿打顫、手心冒汗。緊張是可以理解的,也是必要的,因為一切工作遲早都要群眾來評價。
  華商報:你覺得被問政的幹部,面對群眾提問時的表現如何?陸邦柱:基本還可以。部局長與群眾零距離,直面回答群眾提問,促使他們自覺“明責、理責、分責、履責、負責”,讓“拍腦袋決策、拍胸口承諾、拍屁股走人”的官員感受到壓力,受到震撼。幹得好不好,老百姓心裡都有本賬,有機會問你,也絕不會客氣。
  華商報:據瞭解6次廣場問政,有9名幹部被處理。你覺得是多了還是少了?
  陸邦柱:6場問政處理了9名幹部。這個不是多少的問題,而是有問題就要立即處理的態度,小病不治、終釀大錯。從組織部門瞭解的情況看,被處理的幹部一開始是想不通的,因為很多過去認為無關緊要的事現在都不行了,他們也鬱悶。但看了全國的形勢,看了後面一樣被處理的同志,也漸漸地想通了。
  比如,縣疾控中心主任華中央,事後也表示壓力很大,很受教育,組織的處理是及時的、正確的。
  兩幹部免職不算重,符合組織程序要求
  華商報:問政之後,你和群眾交流過嗎?
  陸邦柱:每次問政結束,我本人都會與現場群眾交流,詢問大家準備的問題是不是都問過了?答覆是否滿意?群眾還是希望能給他們更多的提問機會。同時,建議縣委、縣政府對幹部承諾要跟蹤落實。對此,我們成立了專門的整改督導工作組,確保承諾事項整改落實到位。
  華商報:幹部們壓力大了,你有沒有聽到反對的聲音?
  陸邦柱:應該說有反對的聲音,但不是主流。通過問政,各鎮各部門變化很大,以前可以拖的事,現在馬上辦;以前可以推的事,現在搶著乾;以前需要一個月時間辦的事,現在一兩個周就可以辦完。這個趨勢很好。
  華商報:4月23日的廣場問政,兩名幹部被免職。有人說縣上的處理及時有力,不過另一種聲音是處理得似乎過重?
  陸邦柱:就廣場問政初衷而言,我們就是要通過動真碰硬、不留情面、態勢逼人的問政形式,徹底解決幹部“不擔當、不作為、不敬業”的問題,這次被處理的幹部也是通過暗訪、調查過程中發現有不作為、亂作為,尤其是私設“小金庫”的問題。
  為了教育幹部、警示幹部,嚴格按照相關紀律規定和相關程序進行,既不是過重,也符合組織程序要求。   (原標題:百姓心裡有本賬有機會問你絕不會客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l24hlkx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